清明档冲10亿,《热烈》重映,大鹏吃相难看,用王一博圈粉丝票房
《热烈》重映——是资本博弈与情怀的较量,还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自我透支?
文/啡哥
最近,又有两部影片宣布重映。
其中一部是《速度与激情7》,这部范·迪塞尔与保罗·沃克主演的动作片将于4月11日重新上映,正好是这部电影在内地上映10周年的时刻。作为《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代表着该系列的高光时刻,也是保罗·沃克的遗作。由于保罗因车祸离世,导演温子仁通过特效与保罗的兄弟完成了拍摄,成为影迷心中的一份珍贵记忆。
展开剩余82%另一部则是《热烈》,大鹏执导,王一博和黄渤主演的青春励志片,定于4月3日重映,正巧与清明假期撞车。
要说《速度与激情7》的重映,啡哥尚且理解,毕竟豆瓣评分8.4分,有保罗的情怀和口碑加持,足以吸引观众回归影院。但《热烈》呢?它凭什么重映呢?
通过一番思考,我终于得出结论:为了让《热烈》冲击10亿票房,大鹏采取了一步看似聪明却十分险恶的操作——利用王一博的流量和粉丝效应,来圈票房。
一、冲击10亿票房,《热烈》重映
电影重映历来不算稀奇,通常是经典之作才会得到这个机会。
例如,《花样年华》那抹永不褪色的旗袍风情;《倩女幽魂》那段永世铭刻的绝世恋情。这些影片的重映,都是对经典的致敬,让新一代观众在大银幕上感受艺术魅力。就连《速度与激情7》也有充分的理由进行重映。
可是《热烈》呢?这部影片在2023年暑期档上映时,豆瓣评分7.1,算不上差,却也绝不惊艳,放在浩如烟海的影片中,算是中规中矩,和经典之作之间,差距显而易见。更何况,距第一次上映不到两年,观众为何会急于“重温”这样一部口碑平平的新作?
有的人说,重映是为了弥补错过首映的观众,然而《热烈》距离上映才不过两年,谁会如此迫切地想要“重温”它?
背后的动机其实很明显:让票房冲上10亿。王一博的粉丝效应,正是导演和资本方的杀手锏。
二、清明档的致命冲击,《热烈》破坏了市场规则
今年的清明档,已经成为电影市场的新战场,14部影片相继上映,从文艺片到商业片,各类影片角逐激烈。张艺兴主演的《不说话的爱》、卜冠今的《不完美逃脱》、赵丽颖的《向阳·花》、张子枫的《下一个台风》、肖央的《阳光照耀青春里》等等,每一部影片都跃跃欲试,欲在这个短暂的档期中大展拳脚。
而《热烈》在这个时候“复活”,无疑是强势插队,与新片争夺院线资源。院线的排片有限,旧片的回归显然会占用新片的资源,许多依赖清明档作为曝光窗口的电影,可能因此而惨遭滑铁卢。
这一做法,实际上已经扰乱了电影市场的生态。这与之前博纳影业推崇的超长点映和不限时间的预售等操作如出一辙,实际上都是绕过规则、攫取利益的手段。《热烈》重映,不仅是为了票房,更是在挑战市场底线,如果不加以制止,这种行为势必会愈演愈烈,最终让观众对院线失去信任,电影也会沦为资本的附庸。
三、大鹏为票房低头,利用流量明星圈粉
《热烈》的导演兼投资监制大鹏,是这场风波的核心人物。自影片立项以来,《热烈》就浓厚的商业气息——励志题材、流量明星、暑期档冲刺,处处体现“票房至上”的算计。现在,他显然看中了王一博的粉丝力量,想借助流量效应带动票房的再次增长。
然而,曾几何时,大鹏曾凭借《煎饼侠》打破票房奇迹,凭《缝纫机乐队》展现文艺转型,他曾是商业与艺术平衡的标杆。但如今,大鹏却放下了曾经的艺术追求,为了票房不惜放弃底线。
的确,粉丝为偶像掏钱包场、买票支持早已成为常态,而借助清明档的黄金时段,票房自然也有机会向上冲。然而,问题是,大鹏,你真的忘了自己最初的电影初心吗?
你以为,短期内冲上10亿会为你带来无限荣光,但长远来看,你可能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电影市场的核心,仍然是观众的信任。一旦失去信任,即便再好的作品也难以赢得人心。
四、结语
即便《哪吒2》票房大爆,也未见光线传媒老总王长田提出要重映《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本质上是对规则和底线的挑战。
《热烈》的重映,不仅仅是一次商业操作,它关乎电影行业的道德底线。在商业利益与创作初心之间,电影人应如何做出选择?
曾经的大鹏,是草根导演的代表,曾经的《煎饼侠》用真诚与幽默打动了观众。而如今的他,似乎深陷流量的漩涡,忘却了最初的坚持。如果电影人们继续沉迷于流量的红利,最终的结局只会是:电影院的灯光熄灭,留下的只会是资本的阴影和粉丝的叹息。
你对《热烈》重映有什么看法?
发布于:山东省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